在车里被高潮被c了八次,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老人玩小处雌女HD另类,少妇交换做爰6

当前位置:东奥会计在线/知识专题/ 税务师/什么是应纳税所得

什么是应纳税所得

什么是应纳税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更新时间:2025-10-29 16:03:15 查看全文>>

  • 应纳税所得额是如何计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一. 直接计算法

    1. 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 收入总额:包括企业以货币或非货币形式取得的各类收入(如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租金、股息等)。

    3. 不征税收入:如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4. 免税收入: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

    5. 各项扣除: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等与取得收入相关的合理支出。

    查看全文>>
  •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一. 直接计算法

    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收入总额:包括企业以货币或非货币形式取得的各类收入(如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租金、股息等)。

    不征税收入:如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免税收入: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

    查看全文>>
  •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中起着关键作用。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通常为5000元/月,即起征点)-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的定义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全部应税收入,减去税法规定的免税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和其他允许扣除的项目后的余额,即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得额。

    计算公式的组成部分

     1. 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这是指个人在获得工资、薪金等收入后,已经扣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简称“三险一金”)的部分。

     2. 扣除标准: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如果个人的月收入在扣除三险一金后不超过5000元,则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查看全文>>
  •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具体有:

    销售货物收入;

    查看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知识问答

名师讲解什么是应纳税所得

知识导航